RAYBET雷竞技新闻
昔日草原文明 今日马背民族
发布时间:2008-10-22  点击次数:

由公司和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共同组建的“贡格尔草原牧民生活状况调查及草原环境生态退化数学模型的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于8月3日完成任务抵汉。我们赴蒙小分队一行七人历时16天完成了“北京内蒙古印记调查” 、“进入贡格尔草原实地调查”等实践任务。在草原上我们平均每天行车6小时,共行车1200公里左右,调查了克什克腾旗的巴彦查干、巴彦高勒、达里、达尔罕乌拉、乌兰布统五乡镇、苏木。 走进贡格尔草原,极目远望,绿草无边,蓝天湛蓝,白云悠悠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地上马儿跑……”,清新的空气毫无阻挡的自由地进入你的鼻孔,流到你全身,一切都是那么的天然,和谐,令人心旷神怡。站在阿斯哈图山顶极目远望,峰峦叠嶂,天的蓝与山的绿在远处的天边合成一线,石林如千军万马尽入眼底,让人想到在“拴马桩”前那个弯弓射雕建立“北越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草原帝国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置身于浑善达克沙地,“翠柏峰峰合,黄沙处处明”,草原与沙地“如漆似胶”共存不分离,那感觉犹如行走于高楼包围下的北京胡同里“穿行于渗透着古香古色的青砖石瓦中品味历史沉沦,感受情深味浓,那是种颓废而令人心痛并沁人心脾的古典与优雅”。试问“和谐”否?!

巴彦高勒苏木党委书记斯琴巴特尔说:游牧文明的灵魂是“动”。蒙古族敬天为父,地为母。他们世代游牧,“春来意动,离冬牧场至夏之牧场,心情始定,直致晚秋,不倦问意愿之牧地迁移”。游牧和迁徙时就像地母神——额图根身上的血液在她身上流淌,使她浑身舒畅。千百年来正是这种游牧文明保持了草原的绿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草原文明。现在草原上到处林立的是定居点,据报道说巴彦宝力格定居示范点在五年之内由牧场彻底变成了被沙地包围着的寂静之城。地母神此时真的“痛了”!

内蒙古民族大学的苏亚拉图说:在小范围内是汉融入蒙,在大范围下是蒙融入汉。蒙古族继承了以往草原各族的优秀遗产,同时又保持着本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从而开创了令人瞩目的蒙文化。此次进入牧区调查后得知,蒙古族文化已受到汉文化的冲击。那种“乘高车、逐水草、畜牧藩息”的生活方式已改变为“砖墙上挂着成吉思汗挂像”骑着摩托车放羊的混合现代文化。

进入草原我们看到牧民的物质生活已有了巨大改变,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他们精神生活的极度贫乏。为认真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旗、乡镇苏木在工作中要不断传承、创造和推进草原文化建设,不断促进牧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打破那种只在那达慕大会时才有“骏马像流星追云赶月,歌声象百灵婉转悠扬”的全民交流联欢情景,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文化艺术节工程。

大部分牧民认为政府的办事比较得力,共产党确实是在为老百姓着想。但我们也听到了一些牧民的抱怨。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全球化”国际环境下,如何加强社会的法治建设,改变牧民的法制观念,彻底打击草原盗窃、高利贷等犯罪行为,优化投资环境;如何增强牧民的人才意识,加大教育投入,扶持育人工程建设。这些都是建立“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千百年来草原养育了牧民的生命,牧民有意识维护草原的生机。他们有环保意识但缺乏环保能力与有效的行为,这就要发挥各旗委、政府及各团体的职能作用,正确、高效的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做到草原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内蒙古建设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

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我一直在想:在现代社会下草原文明将走向何方?马背民族又将向何处去?……

(RAYBET雷竞技 王峰)

发布人:xuegong发布单位: 院学工组